树立“大就业”理念 多措并举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

作者: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发布时间:2024-04-26浏览次数:1

  我院2023届毕业生共计104人,84名毕业生签约就业,占80.7%,初次就业率达98%,就业质量高达89.42%。虽然我院毕业生人数少,但历史学科在中小学是小众学科,招聘人数少,好多类的政府事业编的考试都不招历史专业。就业能取得如此成绩非常不容易。学院主要做法有:

 

/

一、坚持一把手工程,提升就业向心力。

其一,通过学院党委会、党政联席会进行就业工作研究,并通过专题工作推进会和工作通报等强化就业形势研判,统筹抓好工作落实。院长、书记共计召开就业专题会达4次,分管副书记召开会议10余次。其二,构建院领导、辅导员、班主任和硕导、就业学生助理“三级”就业工作体系,制定就业工作考核、奖励方案,就业工作实施及数据监测核查方案,明确时间表、阶段任务量和路线图,全过程推进就业工作。其三,拓展供需对接。学院领导领衔访企拓岗5家,召开招聘会8场。其四,学院班子成员牵头负责特殊学生就业帮扶分组工作,每个班子成员拿出自己的科研经费聘用科研助理,多措并举,完成了12名特殊学生100%的就业。一名经济困难生一毕业父亲就重病,忙着照顾父亲没时间找工作,学院领导、辅导员做其思想工作,并协助她成功求职。她非常感动,发一条长信息给隋书记表示感谢。

二、坚持“大就业”观念,推进学生成长成才与就业竞争力提升一体化建设。

结合专业发展、就业形势和职业岗位“三需求”,打造学生职业生涯访谈、教师技能大赛、“精彩一课”比赛、历史文化知识竞赛、“互联网+”创新创业大赛、大学生赴省博物馆历史文物专业义务讲解等一批精品活动。加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联动融合,通过理论学习、职业探索、能力培训、见习实习、学科竞赛、评奖评优等项目清单系统培育,时序安排,定期复盘,提升学生的职业维度和能力,全面助推高质量就业。经过四年努力,毕业生考编成功率较高。

三、坚持集体就业指导与一对一精细化帮扶相结合,落实“一个都不能少”的就业指导工作。

其一,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实践周、环岛考察、优秀毕业生论坛等活动,引导学生发现、了解和评估自我,培养他们就业意识,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。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和分类指导,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就创业形势,尽早谋划求职。积极邀请专家开展职业技能讲座,模拟面试等培训,帮助毕业生查漏补缺,提升求职技能。开展考研、考编经验交流会,发放考研礼包,辅导员以查寝、日常谈话、走访宿舍为途径,第一时间了解学生需求,提供支持、温暖助考。

其二,分类推送就业信息和就业教育。在做好充分就业调研基础上,建立如考研群、考公考编群、私企群等5个毕业生就业指导微信小群,分门别类地实时发布就业信息和进行就业咨询。

其三,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、电话、短信、QQ群、微信等方式解决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的困惑,帮助毕业生舒缓就业压力,引导学生适度调整就业期望值和心态,树立就业信心,增强就业心理素质。

其四、兜牢就业帮扶,瞄准特色学生群体,建立就业帮扶体系。结合教育部“宏志助航”项目,建立学院对口帮扶就业小组,“一人一档”“一生一策”,开展个体咨询、简历指导和岗位推荐。辅导员点对点动态掌握就业进展状态,帮扶小组领导、老师每月定期协商学生就业情况,确保帮扶工作落地见效。

其五,家校协同共筑就业工作合力。针对慢就业学生群体,加强家校联动,向家长介绍学校就业形势、大学生求职就业中的主要问题以及政府、学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举措,促进家长转变就业观念,联合家长共同帮助毕业生找准职业方向,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。

四、坚持拓展就业市场资源,联动促进就业工作提质增效。

认真落实“中西部计划”、“选调生”、特岗计划、大学生村官计划等,积极利用基层就业空间,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。依托校友资源,主动联系国际枫叶学校、海南罗牛山学校、三亚外国语学院、观澜湖双优学校、省博物馆等校友,了解校友单位用人需求,有组织地推介毕业生。开辟“绿色通道”帮助毕业生深入了解人才政策、企业概况和发展形势,提供更加多样化、精准化、优质化的就业服务。

 

上一篇:下一篇:
XML 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