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驿站|工人运动领袖――赵世炎

作者: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发布时间:2023-05-26浏览次数:3

/

       赵世炎,字琴生,号国富,曾用名施英,笔名罗敬、琴荪、乐生、列父、士炎等。1901年生于今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。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,并加入少年中国学会。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,1921年与张申府、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。1923年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。1924年回国,先后担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、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、江苏省委代理书记等职,组织领导了一系列罢工斗争,并与周恩来等一起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。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。1927年7月2日因叛徒出卖被捕,19日在上海枫林桥畔英勇就义,年仅26岁。

/

(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,赵世炎参加集体活动的照片,左一为赵世炎)

痛剪长辫

       赵世炎自幼酷爱读书,喜欢听大人讲“酉阳教案”等故事,反帝反封建的种子自小播下。1912年秋天,赵世炎入读龙潭高级小学堂,地理老师是同盟会会员王勃山,常常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。

       有一天地理课上,王勃山讲到香港被割,九龙、澳门被租,中国领土被列强瓜分,大好河山支离破碎时,边讲边哭。当时,许多同学受老师爱国主义情绪感染,跟着痛哭。赵世炎怒目切齿,默不作声,下课后,反复高唱岳飞《满江红》:“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……”

       随后,在哥哥世珏的影响下,赵世炎剪掉头上的长辫子,决心与清朝统治者彻底决裂。在他的影响下,龙潭镇小学堂许多小男孩也剪了长辫子,许多小姑娘扔掉裹脚布。对赵世炎离经叛道之举,当时,母亲惊慌失措,父亲赵登之却微笑着夸奖儿子有志气。

/

(1922年,赵世炎在法国北部做工之余,抓紧一切机会刻苦攻读马克思主义书籍,留影上自题“黄昏之贼”)

黄昏之贼

       赵世炎故居陈列馆中,赴法勤工俭学,是赵世炎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篇章。1920年5月9日清晨,赵世炎搭乘的法国阿芒贝尼克号轮驶出上海杨树浦码头,毛泽东和其他赞助勤工俭学运动的各界友人前来码头送行。船上学生120多人,还有萧三、张天翼等。

       轮船经过50天航行,抵达马赛。赵世炎来到巴黎,主要为附近华人服务和帮助华人教育会做些编辑出版工作。他经常找朋友讨论勤工俭学的情况,其中包括16岁的邓小平。后来,赵世炎在巴黎西郊一家铁工厂工作,其间,经历母亲病故等悲痛。他每天坚持3小时的学习,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。每到黄昏,赵世炎就独自跑到楼顶平台,借助夕阳余晖读书,并自喻“黄昏之贼”。

       勤工俭学的生活实践,迅速提高赵世炎观察社会、分析问题的能力。1921年,赵世炎与李立三、刘伯坚等人共同努力,成立华工劳动学会。1921年2月 28日,赵世炎与400多名中国学生到巴黎游行示威,呼吁面包权、读书权和劳动权。随后,因反对迫害中国学生,赵世炎等被抓,囚禁法国兵营,后被李立三以 “狸猫换太子”方式巧妙营救出。

古都烟火

       1924年,赵世炎回到北平,被任命为中共北京地委书记,协助李大钊具体负责北方地区党的工作。在秘密工作环境里,赵世炎精力旺盛,才华横溢,他经常开会时用英、法、俄三种语言给外国朋友演讲做翻译。散会时,他总是率先离开说:“我先走,把泥巴带走,免得麻烦你们。“泥巴”是当时大家给反动政府暗探取的绰号。

       有一次,赵世炎去参加一个会议,发现被特务跟踪,怎么都甩不掉。开会时间将到,着急时,赵世炎发现对面来了一个和自己打扮一模一样的青年。青年靠近他悄悄说:“躲进那边饭馆,我来对付特务!”赵世炎这才认出,青年是区委机关里的夏之栩。

       随后,赵世炎一直询问夏之栩为何知道他被特务跟踪,夏总是笑而不答。其实,后来成为赵世炎妻子的夏之栩,当时因为李大钊对赵世炎的赞许,已把赵世炎当作了自己的意中人,随时关心他,惦记着他的安全。

上一篇:下一篇:
XML 地图